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B超檢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通過B超檢查輔助診斷,B超能觀察到肝臟脂肪浸潤程度、肝實質回聲增強等特征性表現(xiàn)。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像學評估主要有B超檢查、瞬時彈性成像、磁共振質子密度脂肪分數(shù)測定等方式。
B超檢查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常用的無創(chuàng)篩查手段,通過高頻超聲波探測肝臟回聲強度。典型表現(xiàn)為肝實質回聲彌漫性增強,后方回聲衰減,肝內(nèi)血管結構顯示模糊。輕度脂肪肝時肝臟邊緣尚清晰,中重度患者可能出現(xiàn)肝臟體積增大。B超對脂肪含量超過30%的肝臟敏感性較高,但無法準確區(qū)分單純性脂肪變與脂肪性肝炎。
瞬時彈性成像技術可同步檢測肝臟硬度和脂肪含量,通過低頻剪切波測量肝臟彈性值。該檢查能定量檢測肝臟脂肪變程度,CAP值超過238dB/m提示脂肪變性。對于肥胖患者或肋間隙狹窄者可能影響檢測準確性,需結合血清學指標綜合判斷。
磁共振質子密度脂肪分數(shù)測定是當前最精確的脂肪定量方法,能區(qū)分肝細胞內(nèi)與細胞外脂肪沉積。通過化學位移成像技術可檢測低至5%的肝臟脂肪含量,且不受腹型肥胖、肝臟炎癥等因素干擾。但檢查費用較高,通常作為B超不確定時的補充診斷手段。
CT平掃通過肝臟密度值評估脂肪浸潤,正常肝臟CT值高于脾臟,脂肪肝時肝/脾CT值比值小于1。雙能CT可提高脂肪定量準確性,但存在電離輻射風險,一般不作為常規(guī)隨訪手段。CT對輕度脂肪肝敏感性較低,更適用于排除其他肝臟占位性病變。
肝穿刺活檢是診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金標準,可明確脂肪變程度、炎癥活動度及纖維化分期。病理學檢查能區(qū)分單純性脂肪肝與脂肪性肝炎,但屬于有創(chuàng)操作,存在出血、疼痛等風險。通常用于臨床診斷不明確或疑似進展期肝纖維化患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應定期復查B超檢查監(jiān)測病情變化,同時需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體重在合理范圍,限制高糖高脂飲食攝入,避免久坐并保持規(guī)律運動。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需同步監(jiān)測血糖、血脂等指標,肝功能異常者應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規(guī)范治療。
肝病患者在生活中可以吃堅果嗎
腎臟平滑肌脂肪瘤怎么治療
得了脂肪肝,忌口是鐵律?醫(yī)生勸告:不想肝“垮掉”,4物少吃點
自體脂肪填充除皺好嗎
自身免疫性肝病該怎么用藥
醫(yī)生跟蹤268名脂肪肝患者,發(fā)現(xiàn):患有脂肪肝的人,多有4大惡習
肝病患者一口酒都不能喝?告誡:別不當回事,這幾個壞處你難承受
膽汁淤積性肝病的常見原因有哪些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