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和骨湯是三高的 “幫兇”?錯!不想三高飆升,避開3個飲食坑

關鍵詞:飲食
關鍵詞:飲食
喝湯養(yǎng)生這件事,老祖宗傳了幾千年,怎么突然就成"健康殺手"了?最近朋友圈瘋傳"喝湯等于喝油"的說法,嚇得不少人連家里的砂鍋都要扔了。其實問題不在湯本身,而是你喝湯的方式可能踩了雷區(qū)。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那些年我們喝錯的湯。
一、喝湯的三大認知誤區(qū)
1、乳白濃湯更營養(yǎng)?
奶白色的湯其實是脂肪乳化現(xiàn)象,和營養(yǎng)價值沒直接關系。實驗證明,熬煮4小時以上的骨頭湯,鈣含量還不如一杯牛奶的十分之一。想要補鈣,吃兩塊豆腐更實在。
2、久煮湯底更滋補
煲湯超過2小時,嘌呤含量會呈倍數(shù)增長。特別是海鮮老火湯,一碗下肚可能就超標。廣東地區(qū)痛風高發(fā),和這種飲食傳統(tǒng)不無關系。
3、湯比肉更有營養(yǎng)
90%的蛋白質(zhì)仍在肉里,湯里溶解的多是脂肪、嘌呤和少量氨基酸。只喝湯不吃肉,相當于把精華扔了撿了糟粕。
二、聰明喝湯的四個訣竅
1、選對食材組合
冬瓜海帶排骨湯的搭配就很有智慧,海帶中的褐藻酸能幫助排出多余鈉離子,冬瓜利尿,正好中和排骨的油膩。菌菇雞湯也是優(yōu)選,菌菇多糖能提升湯品鮮味,減少用鹽量。
2、控制熬煮時間
蔬菜湯20分鐘足夠,肉湯1小時為宜,最長不要超過1.5小時。用砂鍋代替高壓鍋,小火慢燉更健康。
3、巧用去油妙招
冷藏后撇去凝固的浮油只是基礎操作。放幾塊凍豆腐吸油,或者加張吸油紙,能減少30%以上的脂肪攝入。
4、把握飲用時機
飯前半小時喝小半碗能增加飽腹感,但胃病患者要避免空腹喝。飯后想喝湯,建議間隔1小時以上,否則影響消化。
三、這三類人要特別注意
1、高血壓患者
控制每日鹽分在3克以內(nèi),意味著喝湯就不能再放鹽??梢远嘤镁?、玉米、胡蘿卜等自帶甜味的食材,或用檸檬汁代替部分鹽調(diào)味。
2、高尿酸人群
避開貝類、內(nèi)臟熬制的湯品,連看似清淡的香菇竹蓀湯也暗藏嘌呤陷阱。實在想喝,選擇絲瓜蛋花湯這類素湯,每周不超過2次。
3、糖尿病患者
勾芡的羹湯要警惕,淀粉會快速升高血糖。喝湯時記得把表面的油花撇干凈,同時減少當餐主食量。
其實喝湯本身不是問題,關鍵在于破除"以形補形"的陳舊觀念。與其糾結(jié)湯的顏色濃不濃,不如學會看營養(yǎng)標簽。下次再熬湯時記?。菏巢亩鄻颖葐我缓茫宓侗葷饬液?,適量飲用比過量好。養(yǎng)生這件事,從來都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
肌酐高了會出現(xiàn)水代謝紊亂癥狀、電解質(zhì)紊亂、代謝性酸中毒癥狀、泌尿系統(tǒng)疾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