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合性顱腦損傷的分類有哪些

博禾醫(yī)生
閉合性顱腦損傷按損傷程度可分為腦震蕩、彌漫性軸索損傷、腦挫裂傷、顱內血腫和原發(fā)性腦干損傷五類。
腦震蕩是最輕微的閉合性顱腦損傷,主要表現為短暫意識障礙和近事遺忘。損傷機制為頭部受到外力沖擊導致腦功能一過性紊亂,通常不伴有器質性病變。典型癥狀包括傷后立即出現的短暫昏迷、醒后頭痛頭暈,神經系統(tǒng)檢查多無陽性體征。腦震蕩患者需臥床休息1-2周,避免腦力勞動和劇烈運動,多數患者在2-4周內可完全恢復。
彌漫性軸索損傷屬于中重度顱腦損傷,由旋轉加速度或減速度導致腦白質神經軸索廣泛斷裂。臨床特征為傷后持續(xù)昏迷超過6小時,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但顱內壓增高癥狀不明顯。此類損傷常見于交通事故等高能量外傷,預后較差,部分患者會遺留認知功能障礙。治療以維持生命體征、控制腦水腫和預防并發(fā)癥為主。
腦挫裂傷指腦組織出現實質性損傷,多發(fā)生在額葉和顳葉。病理改變包括腦組織出血、水腫和壞死,常伴有蛛網膜下腔出血。臨床表現取決于損傷部位和范圍,可能出現偏癱、失語等局灶性神經癥狀。輕度挫裂傷可保守治療,重度需手術清除壞死組織。此類損傷易繼發(fā)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需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
顱內血腫按部位可分為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和腦內血腫。硬膜外血腫多由顱骨骨折損傷腦膜中動脈引起,典型表現為中間清醒期;硬膜下血腫常見于老年人,多因橋靜脈撕裂導致;腦內血腫多伴隨腦挫裂傷發(fā)生。血腫量超過30毫升或引起明顯占位效應時需手術清除,小血腫可保守觀察。
原發(fā)性腦干損傷是最嚴重的閉合性顱腦損傷類型,多因頭部受到旋轉暴力導致腦干扭轉牽拉。臨床表現為傷后立即昏迷、瞳孔變化、去大腦強直和生命體征紊亂。此類損傷病死率高,幸存者多遺留嚴重殘疾。治療以維持呼吸循環(huán)功能、亞低溫治療和防治并發(fā)癥為主,預后與腦干損傷程度直接相關。
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恢復期需注意保持充足睡眠,避免情緒激動和精神緊張。飲食宜選擇高蛋白、高維生素食物如魚類、蛋類和新鮮果蔬,限制鈉鹽攝入以預防腦水腫。康復訓練應循序漸進,早期可進行肢體被動活動,后期根據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開展針對性康復。定期復查頭顱CT觀察顱內情況變化,出現頭痛加重、嘔吐或意識改變需立即就醫(yī)。心理疏導對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同樣重要,家屬應給予充分情感支持。
閉合性顱腦損傷會導致腦梗嗎
閉合性顱腦損傷的癥狀有哪些
高壓氧治療顱腦損傷的原理是什么
閉合性腦損傷有哪些常用的手術方式
顱腦損傷的飲食注意事項有哪些
新生兒輕微腦損傷有危害嗎
顱腦損傷引起外傷性癲癇怎么回事
精神分裂癥會造成腦損傷嗎
怎么確定有閉合性顱腦損傷
顱腦損傷的并發(fā)癥有哪些 了解顱腦損傷的五個并發(fā)癥
車禍腦損傷智力低下能恢復嗎
早產兒腦損傷后遺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