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是通過什么途徑患尿路感染

小兒尿路感染主要通過上行感染、血行感染、淋巴感染、直接感染和醫(yī)源性感染等途徑引起。尿路感染可能與衛(wèi)生習慣不良、先天泌尿系統(tǒng)畸形、免疫力低下、尿路梗阻、留置導尿管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尿頻、尿急、尿痛、發(fā)熱、排尿困難等癥狀。
上行感染是小兒尿路感染最常見的途徑,細菌從尿道口進入,經尿道逆行至膀胱甚至腎臟。女童因尿道較短且靠近肛門,更易發(fā)生上行感染。常見致病菌包括大腸埃希菌、變形桿菌等。家長需注意兒童會陰清潔,避免穿開襠褲,排便后從前向后擦拭。若確診感染可遵醫(yī)囑使用頭孢克肟顆粒、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干混懸劑等藥物。
血行感染多見于新生兒或免疫力低下兒童,細菌通過血液播散至泌尿系統(tǒng)。常見于敗血癥、肺炎等全身感染后,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為主要病原體?;純嚎赡艹霈F(xiàn)高熱、精神萎靡等全身癥狀。需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必要時靜脈注射頭孢曲松鈉注射液等抗菌藥物。
淋巴感染相對少見,腸道或盆腔炎癥時,細菌可能通過淋巴管擴散至泌尿系統(tǒng)。常見于闌尾炎、結腸炎等鄰近器官感染患兒,可伴隨腹痛、腹瀉等癥狀。治療需針對原發(fā)感染灶,同時可配合服用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對腸道菌群影響較小的藥物。
直接感染多因外傷或鄰近器官炎癥蔓延導致,如會陰部外傷、盆腔膿腫等?;純嚎赡艹霈F(xiàn)局部紅腫、排尿時疼痛加劇等癥狀。需清創(chuàng)處理傷口,控制局部炎癥,必要時使用呋喃妥因腸溶片預防尿路繼發(fā)感染。
醫(yī)源性感染與導尿、膀胱鏡等醫(yī)療操作相關,器械消毒不徹底或操作不規(guī)范可能導致細菌侵入。留置導尿管超過3天感染風險顯著增加。應嚴格無菌操作,短期留置導尿者可預防性使用復方磺胺甲噁唑片,出現(xiàn)感染需及時拔管并做尿培養(yǎng)。
預防小兒尿路感染需保持每日飲水800-1500毫升,養(yǎng)成定時排尿習慣,避免憋尿。嬰幼兒勤換尿布,選擇透氣棉質內衣。飲食上可適量補充蔓越莓汁等富含原花青素的食物。出現(xiàn)不明原因發(fā)熱或排尿異常時,家長應及時采集清潔中段尿送檢,避免擅自使用抗生素。反復感染者需排查是否存在膀胱輸尿管反流等先天畸形。
肝腎不好怎么食補調理
腎不好能不能吃香蕉?醫(yī)生怒斥:還得給你說幾次?這4樣也要注意
尿路感染的典型癥狀是什么
怎么檢查食道炎引起的食道粘膜水腫充血
查腎功能可以吃飯嗎
肌酐尿素正常說明腎功能正常嗎
膽囊泥沙樣結石嚴重嗎,必須手術嗎
六歲兒童尿路感染喝什么消炎藥效果好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