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核的病原體及傳播途徑

博禾醫(yī)生
肺結核由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引起,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預防需接種卡介苗、保持通風、避免密切接觸患者,治療采用異煙肼、利福平等藥物聯(lián)合方案。
1. 病原體特性
結核分枝桿菌屬于放線菌目,具有蠟質細胞壁,抗酸染色呈紅色。該菌生長緩慢,20-30小時分裂一次,在干燥痰液中可存活6-8個月。對紫外線敏感,煮沸5分鐘或75%酒精接觸2分鐘可殺滅。近年出現(xiàn)的耐藥菌株包括耐多藥結核菌和廣泛耐藥結核菌,給治療帶來挑戰(zhàn)。
2. 主要傳播途徑
空氣飛沫傳播是最常見方式,患者咳嗽、打噴嚏時產(chǎn)生含菌飛沫核(直徑1-5微米),健康人吸入后可能感染。密切接觸傳播發(fā)生在共同居住或長時間共處密閉空間,如家庭成員間傳播率可達30%。母嬰垂直傳播和消化道傳播較為罕見,多與飲用未消毒的帶菌牛奶有關。
3. 易感人群特征
HIV感染者風險增加20-30倍,糖尿病患者的發(fā)病率是常人3倍。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矽肺患者、營養(yǎng)不良人群及老年人均屬高危群體。吸煙者患病風險提高2倍以上,居住擁擠環(huán)境、醫(yī)療機構工作者也需特別注意防護。
4. 臨床治療方案
一線藥物包括異煙肼(抑制細胞壁合成)、利福平(阻斷RNA聚合酶)、吡嗪酰胺(干擾代謝)和乙胺丁醇(抑制增殖),標準療程6-9個月。二線藥物選用鏈霉素、卡那霉素等注射劑,氟喹諾酮類如莫西沙星對耐藥菌有效。重癥病例需考慮肺葉切除術、空洞引流術等外科干預。
5. 預防控制措施
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nèi)接種卡介苗,保護率約80%。公共場所保持每小時6次以上通風換氣,與患者接觸應佩戴N95口罩。確診患者需實施呼吸道隔離,痰菌轉陰前避免外出。密切接觸者應進行結核菌素試驗或γ-干擾素釋放試驗篩查。
肺結核防控需要個人防護與公共衛(wèi)生措施相結合,早期發(fā)現(xiàn)、規(guī)范治療可阻斷95%以上的傳播鏈。出現(xiàn)持續(xù)咳嗽、低熱、盜汗癥狀應及時進行胸部X光檢查,痰涂片和培養(yǎng)檢查是確診金標準。完成全程治療可治愈85%的敏感菌株感染,擅自停藥可能導致治療失敗和耐藥性產(chǎn)生。
做完結核篩查后正常的應該是怎樣的
結核性膿胸怎么治療 結核性膿胸的幾個治療方案介紹
腎結核可以吃什么補品能補腎
繼發(fā)性肺結核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哪幾種
結核分枝桿菌核酸檢CT小于40怎么回事,怎么辦
結核感染T細胞檢測是什么意思
骨結核保守治療方案有哪些
肺結核的主要傳播途徑有哪些
肺結核血檢哪些指標不正常
身邊有人得肺結核怎么預防
肺炎與肺結核的區(qū)別有哪些
慢性肺結核的原因及治療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