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前突的檢查項目主要有直腸指檢、排糞造影、結腸傳輸試驗、肛門直腸測壓等。直腸前突可能與盆底肌松弛、長期便秘、分娩損傷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xiàn)為排便困難、肛門墜脹等癥狀。
1、直腸指檢
直腸指檢是診斷直腸前突的基礎檢查方法,醫(yī)生通過手指觸診可初步判斷直腸前壁是否存在向陰道方向的突出。檢查時患者取側臥位或膝胸位,醫(yī)生戴手套涂抹潤滑劑后插入肛門,感受直腸壁的薄弱區(qū)域及突出程度。該檢查無需特殊準備,但可能因患者緊張導致肛門括約肌收縮影響結果準確性。直腸指檢還能排除痔瘡、肛裂等常見肛門疾病。
2、排糞造影
排糞造影是確診直腸前突的金標準,通過X線動態(tài)觀察排便過程中直腸形態(tài)變化。檢查前需清潔灌腸,患者坐于特制馬桶上,在X線透視下將鋇劑注入直腸,記錄靜息、收縮和排便時的影像。該檢查能清晰顯示直腸前突的深度、位置及伴隨的直腸黏膜脫垂情況。排糞造影對評估盆底功能障礙綜合征具有重要價值,但存在輻射暴露風險。
3、結腸傳輸試驗
結腸傳輸試驗用于評估全結腸蠕動功能,幫助鑒別慢傳輸型便秘?;颊咄谭瑯擞浳锏哪z囊后,定期拍攝腹部平片觀察標記物在結腸內的分布情況。正常情況標記物應在72小時內排出,若超過5天未排盡提示結腸傳輸延緩。該檢查可明確便秘是否由結腸動力異常引起,但無法直接顯示直腸前突的解剖結構。
4、肛門直腸測壓
肛門直腸測壓通過檢測直腸壓力變化評估盆底肌功能。將帶有壓力傳感器的導管插入直腸,測量靜息壓、收縮壓及排便時的壓力梯度。該檢查能發(fā)現(xiàn)肛門括約肌協(xié)調障礙、直腸感覺閾值異常等功能性問題。對于以排便障礙為主訴的患者,肛門直腸測壓可輔助判斷是否存在盆底失弛緩綜合征等伴隨疾病。
確診直腸前突后應避免久坐久站,每日進行提肛運動增強盆底肌力。飲食需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推薦每日飲水超過1500毫升。排便時可用腳凳墊高雙膝改善直腸角度,切忌過度用力。癥狀持續(xù)加重或出現(xiàn)肛門失禁時需及時復診,中重度直腸前突可能需要生物反饋治療或手術修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