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患者的日常飲食需注重護肝、營養(yǎng)均衡與避免加重肝臟負擔,主要原則包括控制蛋白質(zhì)攝入、限制脂肪與糖分、補充維生素、嚴格戒酒、避免生食。
1、控制蛋白質(zhì):
適量攝入優(yōu)質(zhì)蛋白有助于肝細胞修復,每日每公斤體重需1.2-1.5克蛋白質(zhì)。優(yōu)先選擇魚類、蛋清、豆制品等易消化蛋白,晚期肝病患者需減少動物蛋白攝入以防血氨升高。
2、限制脂肪糖分:
每日脂肪攝入控制在40克以下,避免油炸食品及動物內(nèi)臟。精制糖攝入過多易誘發(fā)脂肪肝,建議用雜糧替代部分主食,單日添加糖不超過25克。
3、補充維生素:
維生素C可促進肝糖原合成,每日應攝入300毫克以上,可通過獼猴桃、鮮棗等補充。維生素K缺乏者需增加深綠色蔬菜攝入,必要時在醫(yī)生指導下補充制劑。
4、嚴格戒酒:
酒精代謝會直接損傷肝細胞,加重纖維化進程。任何含酒精飲品均需禁止,包括料酒、醪糟等烹飪酒類,同時避免含酒精成分的藥物。
5、避免生食:
生魚片、醉蝦等可能攜帶寄生蟲,增加肝臟感染風險。貝類需加熱至外殼張開后繼續(xù)烹煮5分鐘,蔬菜水果需流水沖洗3遍以上。
丙型肝炎患者宜采用蒸煮燉等低溫烹飪方式,每日分5-6餐少量進食。可適量食用山楂、陳皮等促消化食材,合并腹水者需限制鈉鹽至每日2克以下。定期監(jiān)測轉(zhuǎn)氨酶及肝功能指標,出現(xiàn)食欲驟減或腹脹需及時就醫(yī)。保持規(guī)律作息與適度運動,如每日30分鐘太極拳或散步,有助于改善肝臟代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