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和淺表性胃炎的主要區(qū)別有哪些 揭秘兩種疾病的關系
慢性胃炎和淺表性胃炎的主要區(qū)別在于病變深度和病理特征,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早期階段。兩者關系密切,淺表性胃炎可能進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主要區(qū)別有病變范圍、胃黏膜損傷程度、癥狀表現、檢查結果差異、預后轉歸等方面。
1、病變范圍
淺表性胃炎病變局限于胃黏膜表層,胃腺體結構完整無萎縮。慢性胃炎則可能累及黏膜全層,伴隨胃腺體減少或腸上皮化生等改變。胃鏡檢查可見淺表性胃炎黏膜充血水腫,慢性胃炎可能出現黏膜變薄、血管透見等特征。
2、損傷程度
淺表性胃炎胃黏膜損傷較輕,以炎性細胞浸潤為主。慢性胃炎可能出現黏膜固有層纖維化、腺體萎縮等不可逆損傷。幽門螺桿菌感染在兩者中均為常見病因,但慢性胃炎患者感染時間通常更長。
3、癥狀表現
淺表性胃炎多表現為上腹隱痛、餐后飽脹等輕微癥狀。慢性胃炎可能伴隨明顯食欲減退、體重下降、貧血等全身癥狀。部分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現惡性貧血等并發(fā)癥,這與胃黏膜萎縮導致內因子缺乏有關。
4、檢查差異
胃鏡活檢病理檢查是鑒別關鍵,淺表性胃炎可見黏膜層淋巴細胞浸潤。慢性胃炎病理可見腺體減少或假幽門腺化生。碳13呼氣試驗在兩者中均可用于幽門螺桿菌檢測,但慢性胃炎患者陽性率可能更高。
5、預后轉歸
淺表性胃炎經規(guī)范治療多可痊愈,慢性胃炎部分類型可能發(fā)展為胃癌。胃蛋白酶原Ⅰ/Ⅱ比值檢測有助于評估慢性胃炎嚴重程度。規(guī)律隨訪胃鏡對慢性胃炎患者尤為重要,建議每1-2年復查一次。
兩類胃炎患者均需注意飲食調理,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戒煙限酒。藥物治療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常用藥物包括鋁碳酸鎂咀嚼片、瑞巴派特片、枸櫞酸鉍鉀膠囊等胃黏膜保護劑。合并幽門螺桿菌感染時需采用四聯治療。日常保持規(guī)律作息,避免精神緊張,有助于胃黏膜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