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錐蟲病對患者具有非常惡劣的傷害,輕則引起疼痛、惡心嘔吐等癥,重則使患者昏迷甚至死亡,所以做好預防非常重要。由于此病主要來源于寄生原蟲,所以從源頭上隔絕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平時應給家里做好衛(wèi)生清潔,注意殺蟲,外出時要做好防病蟲措施。
非洲錐蟲病臨床上共分為三個時期,第一為侵入皮膚后引起不同程度的硬塊和結(jié)節(jié),并演變成錐蟲性下疳,下疳發(fā)生于約三分之一的病人且出現(xiàn)的部位常為皮膚外露被蟲蠅(tsetsefly)叮咬處,持續(xù)約3星期。第二為血液淋巴時期,此時會有周期性發(fā)燒及寄生蟲血癥等癥狀,包括倦怠、后頸部淋巴節(jié)腫、關(guān)節(jié)疼痛、頭痛及軀干紅疹等情形發(fā)生,常見心肌炎,而因溶血及肝損傷之故也常見黃疸之出現(xiàn)。一旦侵入了腦部后,則會進入第三期腦膜腦炎時期,此時會有頭痛、失眠、動作失調(diào)及行為障礙等情形發(fā)生,其他癥狀包括全身乏力、胃口劇烈下降、身體消瘦等,嚴重者甚至會并發(fā)神智下降、昏迷甚至死亡。下面介紹一下錐蟲性“下疳”的預防方法:
1、流行地區(qū)居家環(huán)境及家畜噴灑殺蟲劑。
2、避免前往有大量采采蠅的地區(qū);旅客如須前往,應盡量穿著長袖及長褲以覆蓋身體外露的部份,避免穿著會吸引采采蠅的藍色衣物。
3、家中加裝紗窗、紗門。
4、使用及睡在蚊帳內(nèi)。
5、加強衛(wèi)生教育宣導如何避免病媒蚊叮咬的重要性。
6、加強洗手。
7、病人住院期間,醫(yī)療工作人員應采標準防護措施,加掛蚊帳,碰觸血液、體液前后應用消毒劑洗手。
8、清除中間宿主采采蠅的棲身地,如河邊灌木叢。
9、做好檢疫,找出感染源加以撲滅。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612次瀏覽 2023-07-26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68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0次瀏覽 2025-04-27
2894次瀏覽 2024-12-04
2857次瀏覽 2025-01-12
2978次瀏覽 2025-02-25
3026次瀏覽 2024-12-21
2951次瀏覽 202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