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在中醫(yī)中藥治療慢性肝炎中確實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我國的醫(yī)生早就觀察到五味子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清轉(zhuǎn)氨酶的水平,使肝功能恢復正常。因此,許多治療慢性肝炎的中成藥中都含有五味子或五味子中提煉出現(xiàn)的成分,如五脂膠囊、五仁酯等。
就連西藥聯(lián)苯雙酯和雙環(huán)醇也都是受五味子的啟發(fā),化學合成的和五味子結構類似的藥物。也確有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五味子對藥物性肝損害有保護使用。但早在1979年,研究人員通過動物試驗發(fā)現(xiàn):“五味子對轉(zhuǎn)氨酶無明顯的直接滅活作用,未能減少肝細胞對轉(zhuǎn)氨酶的通透性作用,沒有明顯地加速轉(zhuǎn)氨酶的清除作用”認為五味子很可能只是一種轉(zhuǎn)氨酶的抑制劑,減少的肝細胞中轉(zhuǎn)氨酶的產(chǎn)生。這樣看來,五味子只是起到一個降低轉(zhuǎn)氨酶的作用。
服用恩替卡韋治療,抑制的乙肝病毒的復制,轉(zhuǎn)氨酶自然就會下降到正常。在轉(zhuǎn)氨酶正常的情況下,沒有必要長期服用五味子。不要認為中藥就沒有副作用,我今天對五味子導致的不良反應進行了檢索,也檢索到一些與五味子相關的副作用。
五味子屬于酸性,劑量較大時對胃腸有刺激作用,伴有反酸、燒心不適等癥狀。而且中醫(yī)臨床治療中還發(fā)現(xiàn),五味子降酶作用對無黃疸型、慢性肝炎單項轉(zhuǎn)氨酶升高者降酶的效果較好。但對濕重于熱、濕熱并重、兼有淤癥、黃疸、以及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乙肝核心抗體明顯持續(xù)“三陽”者的降酶效果較差。
后者用藥期間雖能降酶,但停藥或減量時,常可使轉(zhuǎn)氨酶反跳,其反跳率可達50%以上[9]。最后強調(diào)的一點是五味子降低轉(zhuǎn)氨酶的有效的成分存在于果實的核仁內(nèi),且為脂溶性成分,整吞五味子效果甚微,而且可能有副作用。
總之,無論中藥、西藥,都不能亂吃。吃西藥要符合適應證,吃中藥須辨證施治。亂吃藥很可能治不了病反而致病。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590次瀏覽 2024-01-05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319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0次瀏覽 2025-05-21
3410次瀏覽 2025-01-13
3248次瀏覽 2025-01-24
3349次瀏覽 2024-11-09
3202次瀏覽 2024-12-01
3338次瀏覽 202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