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中醫(yī)理論里,每個季節(jié)都有相對應的器官,可能有人就會問了:“我們有五臟呢,只有四個節(jié)氣,怎么對應啊?”古人自然有解決的辦法,再加一個長夏就可以了。于是,“春應肝而養(yǎng)生,夏應心而養(yǎng)長,長夏應脾而養(yǎng)化,秋應肺而養(yǎng)收,冬應腎而養(yǎng)藏。”這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完整版。
如果再結合中醫(yī)的“五行”學說,那么夏季屬火,這個大家應該很容易理解,火屬陽,夏天可以說是一年中陽氣最盛的季節(jié),也是我們身體新陳代謝最旺盛的時候。所以,在心火很旺的夏天,我們對于應夏氣的“心”,一定要重點養(yǎng)護。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在炎熱的氣溫下,人體為了散熱會將血液中的水分通過汗腺散發(fā)出去,這會使血液變得黏稠,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導致冠心病發(fā)生。輕者發(fā)生心肌缺血、心絞痛,重者可能出現(xiàn)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悶熱天氣還會造成血液攜帶的氧氣減少,使血管內皮細胞因缺氧而損傷,為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和血管痙攣創(chuàng)造條件,最終也可引發(fā)冠心病。
高溫環(huán)境下,人體皮膚上的毛細血管會擴張,血液更多的進入皮膚表面的毛細血管中。由于人體的血液量是一定的,皮膚的血液增多,供給內臟器官的血液就相對減少,所以供應心臟本身的血液也會減少,這就容易造成心肌供血不足。所以,我們應該認識到夏季“護心”的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起居有序,防暑降溫生活要有規(guī)律。活動鍛煉宜在清晨或傍晚較涼爽時進行,活動強度要適量,時間不宜太長,以減少心臟負荷,防止心肌缺血發(fā)作。飲食宜清淡,注意補水。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73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624次瀏覽 2023-07-26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0次瀏覽 2025-05-22
3436次瀏覽 2024-12-07
3250次瀏覽 2024-12-29
3208次瀏覽 2025-01-07
3370次瀏覽 2024-12-14
3274次瀏覽 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