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來,辨證使用感冒藥|感冒清熱顆粒Vs感冒退熱顆粒的功能與主治

博禾醫(yī)生
事實絕非如此!感冒有寒熱之分,中醫(yī)用藥,最講究對癥用藥。
感冒·風熱證:感受風熱之邪,以發(fā)熱,微惡寒,汗出不暢,頭痛,鼻塞濁涕,口干而渴,咽喉紅腫熱痛,咳嗽,痰黃黏稠,苔薄黃,脈浮數(shù)等為常見癥的感冒證候。
感冒·風寒證:感受風寒之邪的感冒證候。輕者以鼻塞聲重,噴嚏,時流清涕,痰清稀色白;重者惡寒甚,發(fā)熱輕,無汗,頭痛,肢節(jié)酸痛,苔薄白潤,脈浮或浮緊等為常見癥的感冒證候。
辨清寒熱證,才能對“證”下藥!以感冒清熱顆粒和感冒退熱顆粒為例:
感冒清熱顆粒
【處方】荊芥穗200g,薄荷60g,防風100g,柴胡100g,紫蘇葉60g,葛根100g,桔梗60g,苦杏仁80g,白芷60g,苦地丁200g,蘆根160g。
【性狀】本品為棕黃色的顆粒,味甜、微苦;或為棕褐色的顆粒,味微苦(無蔗糖或含乳糖)。
【功能與主治】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fā)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辨證要點】感冒:風寒證,癥見頭痛發(fā)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不痛不腫、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
【劑型規(guī)格】顆粒劑,每袋裝12g;6g(無蔗糖);3g(含乳糖)。口服液,每支裝10ml。膠囊劑,每粒裝0.45g。咀嚼片,每片重1.5g。
【用法用量】顆粒劑,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2次。口服液,口服,一次10ml,一日2次。膠囊劑,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咀嚼片,咀嚼溶化后吞服,一次2片,一日2次。
【臨床應用】用于治療傷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有研究報道,在甲型H1N1流感早期連續(xù)給予治療劑量的感冒清熱顆粒和抗病毒口服液,對甲型流感的預防取得滿意效果。
【不良反應】服用本品后有發(fā)生藥疹的不良反應報道;與環(huán)孢素同用,可能引起環(huán)孢素的血藥濃度升高。
【注意事項】風熱感冒者不適用,其表現(xiàn)為發(fā)熱重、微惡風、有汗、口渴、鼻流濁涕、咽喉紅腫熱痛、咳吐黃痰。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感冒退熱顆粒
【藥物組成】大青葉435g,板藍根435g,連翹217g,拳參217g。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疏風解表。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咽喉炎屬外感風熱、熱毒壅盛證,癥見發(fā)熱、咽喉腫痛。
【辨證要點】感冒:外感風熱證,癥見發(fā)熱頭痛、咽痛、全身酸痛、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浮數(shù);乳蛾:熱毒壅咽證,癥見喉核紅腫、咽喉腫痛、發(fā)熱、或咳、舌質(zhì)紅、苔黃或黃膩、脈數(shù);喉痹:熱毒蘊結證,癥見咽喉腫痛、或伴發(fā)熱。
【劑型規(guī)格】顆粒劑,每袋裝18g,4.5g(無蔗糖)。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臨床應用】用于治療風熱型感冒、急性扁桃體炎、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流行性腮腺炎,也可用于白喉、乙型腦炎、支氣管炎等。
【注意事項】風寒感冒者不適用,其表現(xiàn)為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頭痛、鼻塞、流清涕、喉癢咳嗽。脾胃虛寒,癥見腹痛、喜暖、泄瀉者慎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食品;不宜在服藥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藥。
中藥用藥有講究
辨證用藥不犯錯
以上內(nèi)容選自《內(nèi)科中成藥使用手冊》。本書針對目前臨床上不少中成藥沒有辨證使用、西醫(yī)及老百姓不會使用中成藥的問題,設計出中成藥的【辨證要點】【臨床應用】【不良反應】【注意事項】等欄目內(nèi)容,特別是設置的【辨證要點】欄目,便于在中醫(yī)辨證和西醫(yī)診斷的基礎上辨證使用中成藥,突出病證結合、辨證論治的原則,對于指導中成藥的合理應用有重要的作用。
病毒感冒可以喝雞湯嗎 介紹適合病毒感冒的湯飲
嬰兒感冒手腳冰涼怎么回事
幼兒病毒性感冒持續(xù)發(fā)燒怎么辦
感冒黃痰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
緩解小孩感冒鼻塞速效辦法有哪些
感冒10天了鼻音很重怎么回事
風寒感冒第三天為什么越來越嚴重
感冒后鼻子里有粘稠鼻涕一直堵著怎么辦
病毒性感冒發(fā)燒咳嗽怎么辦
孩子感冒流鼻涕老不好怎么辦
感冒發(fā)燒怎么辦 處理感冒發(fā)燒的四方法詳述
流感病毒感染感冒能吃螃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