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種凝血因子的名稱是什么

博禾醫(yī)生
人體凝血因子共有12種,按國際命名法編號為Ⅰ至ⅩⅢ(其中Ⅵ實際為活化Ⅴ因子,故不單獨列出),主要包括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組織因子等。
1、因子Ⅰ:
纖維蛋白原,由肝臟合成,在凝血酶作用下轉化為纖維蛋白,形成血栓骨架結構。缺乏可導致遺傳性纖維蛋白原缺乏癥,表現(xiàn)為出血傾向。
2、因子Ⅱ:
凝血酶原,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經凝血酶原復合物激活后轉化為凝血酶。華法林通過抑制其合成發(fā)揮抗凝作用,先天性缺乏可致低凝血酶原血癥。
3、因子Ⅲ:
組織因子,存在于血管外組織細胞膜上,是外源性凝血途徑的啟動因子。創(chuàng)傷后與血液接觸可觸發(fā)凝血級聯(lián)反應。
4、因子Ⅳ:
鈣離子,作為輔助因子參與多個凝血環(huán)節(jié),包括凝血酶原復合物和tenase復合物的形成。枸櫞酸鈉抗凝劑通過螯合鈣離子發(fā)揮作用。
5、因子Ⅴ:
前加速素,由肝臟和巨核細胞產生,被凝血酶激活后參與凝血酶原酶復合物形成。因子V萊頓突變是常見遺傳性易栓癥原因。
6、因子Ⅶ:
穩(wěn)定因子,維生素K依賴性糖蛋白,外源性凝血途徑關鍵因子。重組人凝血因子VIIa用于治療血友病伴抑制物患者出血。
7、因子Ⅷ:
抗血友病球蛋白,由肝臟和內皮細胞合成,與vonWillebrand因子結合運輸。A型血友病即因該因子缺乏所致。
8、因子Ⅸ:
Christmas因子,維生素K依賴性絲氨酸蛋白酶原,內源性凝血途徑重要成分。B型血友病由該因子基因突變引起。
9、因子Ⅹ:
Stuart-Prower因子,在凝血共同途徑中起核心作用,可被內源性和外源性途徑激活。直接口服抗凝藥主要靶向抑制該因子活性。
10、因子Ⅺ:
血漿凝血活酶前體,參與內源性凝血途徑放大階段。先天性缺乏可致C型血友病,但出血癥狀通常較輕。
11、因子Ⅻ:
Hageman因子,接觸激活系統(tǒng)的起始因子,其缺乏不會導致異常出血,反而可能與血栓形成風險相關。
12、因子ⅩⅢ:
纖維蛋白穩(wěn)定因子,催化纖維蛋白交聯(lián)形成穩(wěn)定凝塊。先天性缺乏患者傷口愈合延遲,臍帶殘端出血常見。
維持凝血系統(tǒng)平衡需關注維生素K攝入,綠葉蔬菜、動物肝臟等食物富含維生素K;適度運動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但血友病患者應避免劇烈對抗性運動;定期監(jiān)測凝血功能對服用抗凝藥物者尤為重要,出現(xiàn)異常出血或淤青應及時就醫(yī)評估。
血小板低身上紫癜多怎么辦
白細胞壽命為什么比紅細胞短
隱性菌血癥發(fā)病原因是什么
溶血性貧血危害大嗎 了解溶血性貧血帶來的4大危害
懷孕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偏高怎么辦
大型血小板數目偏低的原因
兒童平均血小板體積偏低怎么回事,怎么辦
肝功能總蛋白偏高是什么原因
mpv平均血小板體積偏低是什么意思
血小板積壓偏高是什么原因
大血小板比率偏高有什么危害
嗜酸性粒細胞比例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