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感冒由寒邪入侵引起,表現為惡寒重、發(fā)熱輕;風熱感冒因熱邪侵襲導致,常見發(fā)熱重、惡寒輕。兩者在癥狀、病因和治療上存在明顯差異,需對癥處理。
1癥狀差異
風寒感冒典型癥狀包括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稀、頭痛身痛、無汗或少量汗出。患者舌苔薄白,脈象浮緊。風熱感冒表現為咽喉腫痛、鼻塞黃涕、咳嗽痰黃稠、口渴喜飲。舌苔薄黃,脈象浮數,可能伴有眼睛充血。
2病因不同
風寒感冒多發(fā)于寒冷季節(jié),因保暖不足或淋雨受涼導致。寒邪從皮毛侵入,使毛孔閉塞,衛(wèi)陽被遏。風熱感冒常見于溫暖季節(jié),外界風熱之邪通過口鼻入侵,或體內積熱外感風邪誘發(fā)。長期熬夜、辛辣飲食會加重風熱癥狀。
3治療原則
風寒感冒需辛溫解表,常用方劑有麻黃湯、桂枝湯。居家可飲用生姜紅糖水,用艾葉泡腳發(fā)汗。風熱感冒宜辛涼解表,銀翹散、桑菊飲效果顯著。建議飲用金銀花露,用薄荷精油按摩太陽穴。兩種感冒均需注意休息,風寒感冒要避風保暖,風熱感冒保持環(huán)境通風。
4藥物選擇
風寒感冒可選感冒清熱顆粒、正柴胡飲顆粒,配合蔥白豆豉湯食療。風熱感冒適用雙黃連口服液、板藍根顆粒,飲食搭配梨汁、藕粉。抗生素對病毒性感冒無效,體溫超過38.5℃可短期使用解熱鎮(zhèn)痛藥。癥狀持續(xù)3天無緩解或出現胸悶氣促需就醫(yī)。
正確區(qū)分感冒類型是有效治療的前提。風寒感冒誤用寒涼藥物會加重病情,風熱感冒錯服溫熱藥劑易導致熱毒內陷。日常注意季節(jié)變化調整起居,增強體質才是預防關鍵。出現嚴重癥狀如持續(xù)高熱、意識模糊應立即尋求專業(yè)醫(yī)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