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濤:子宮內膜會異位到什么地方?
一、盆腔內:異位癥的“主戰(zhàn)場”
超過95%的內異癥發(fā)生在盆腔器官和腹膜表面,常見位置包括:
卵巢:常見“目的地”
形成“巧克力囊腫”: 異位內膜在卵巢內周期性出血、積聚,形成內含陳舊性積血的囊腫(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因液體粘稠似巧克力漿而得名。
影響卵巢功能: 囊腫生長或反復出血破壞正常卵巢組織,可能導致卵子數量減少、質量下降或排卵障礙。
子宮后方“危險三角區(qū)”:
宮骶韌帶: 位于子宮頸后方、連接骶骨的韌帶,是深部內異癥的好發(fā)部位,常引起頑固性深部性交痛和經期肛門墜脹痛。
直腸子宮陷凹(道格拉斯窩): 子宮與直腸之間的盆腔低點。此處異位灶易導致經期排便痛、腹瀉或便秘,嚴重時子宮與直腸粘連固定。
子宮后壁下段: 異位灶可使子宮后傾固定,加重盆腔痛。
盆腔腹膜:廣泛而隱匿
覆蓋在盆壁內表面、器官表面的薄膜上均可出現(xiàn)異位病灶,表現(xiàn)為紅色、藍色、黑色斑點或白色瘢痕樣改變。
腹膜病灶是慢性盆腔痛的重要來源之一。
輸卵管表面:
可能導致輸卵管扭曲、粘連,影響其拾卵和運送功能,是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深入“腹地”:腸道與泌尿系統(tǒng)的困擾
當異位內膜穿透腹膜向更深層組織浸潤,或隨經血逆流種植到鄰近器官時,可能累及:
腸道(尤其直腸和乙狀結腸):
是盆腔外常見受累器官(約占腸道內異癥的90%)。
癥狀: 周期性便血(經期明顯)、經期排便疼痛/里急后重(想排便卻排不出)、腹瀉或便秘、腹部絞痛。嚴重者可致腸腔狹窄甚至梗阻。
需與腸道本身疾病(如炎癥性腸病、腫瘤)仔細鑒別。
泌尿系統(tǒng):
膀胱: 常見。癥狀包括經期尿頻、尿急、排尿痛,甚至周期性肉眼血尿。
輸尿管: 相對少見但后果嚴重。異位灶或粘連壓迫可導致輸尿管狹窄、腎積水,損害腎功能,常表現(xiàn)為腰部鈍痛,可能無明顯經期相關性。
腎臟、尿道: 極為罕見。
三、特殊部位:意想不到的“遠方”
雖然相對少見,但子宮內膜細胞有時能通過血管/淋巴管播散或直接種植,出現(xiàn)在更意想不到的位置:
手術疤痕:
剖宮產疤痕: 常見。在剖宮產切口疤痕(腹壁或子宮切口)處形成觸痛性結節(jié),經期明顯增大、疼痛加劇。
會陰側切/撕裂疤痕、腹腔鏡穿刺孔疤痕也可能發(fā)生。
臍部:
形成藍紫色或暗紅色小結節(jié),經期腫脹、疼痛、甚至滲血。
肺部及胸膜:
極其罕見??赡軐е轮芷谛詺庑兀ń浧诎l(fā)作)、咯血(經期咳血)、胸腔積液(經期胸痛、呼吸困難)。
膈?。?/p>
多見于右側。可引起經期肩部或上腹部放射性疼痛(牽涉痛)。
其他罕見部位:
四肢: 手臂、大腿肌肉內出現(xiàn)經期疼痛的包塊。
中樞神經系統(tǒng): 理論上存在,但極罕見,報告病例極少。
鼻腔: 極個別有經期鼻出血(倒經)與之相關。
關鍵認知:癥狀是發(fā)現(xiàn)“流浪地”的指南針
異位內膜的“落腳點”決定了患者的主要癥狀。以下信號需高度警惕內異癥:
核心癥狀: 繼發(fā)性、進行性加重的痛經;慢性盆腔痛(非經期也痛)。
關聯(lián)癥狀:
深部性交痛
經期排便痛、腹瀉/便秘、便血
經期排尿痛、尿頻、血尿
周期性疤痕疼痛/包塊增大
不孕
罕見癥狀(需排除其他疾病后考慮):
周期性咯血、氣胸、胸痛(肺部/胸膜)
周期性鼻出血(鼻腔)
經期肩痛/上腹痛(膈肌)
經期肢體疼痛/包塊(四肢)
結語:復雜多變,早診早控是關鍵
子宮內膜異位癥展現(xiàn)著驚人的“遷徙”能力,從盆腔核心地帶到腸道、膀胱,甚至遠至疤痕、肚臍、胸腔。其病灶分布廣泛、癥狀多樣,是造成女性疼痛和不孕的常見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