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手術后引發(fā)胃潰瘍梗阻可通過禁食胃腸減壓、藥物治療、內鏡治療、營養(yǎng)支持和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胃潰瘍梗阻通常由術后應激反應、非甾體抗炎藥使用、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分泌過多或術后長期臥床等因素引起。
急性期需立即禁食并通過鼻胃管引流胃內容物,減輕胃內壓力。胃腸減壓可緩解嘔吐和腹脹癥狀,同時避免食物刺激潰瘍面。操作時需監(jiān)測引流液性狀和量,防止電解質紊亂。若梗阻由水腫引起,減壓后48-72小時可能逐漸緩解。
遵醫(yī)囑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腸溶片抑制胃酸分泌,聯(lián)合鋁碳酸鎂咀嚼片保護胃黏膜。若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需加用阿莫西林膠囊和克拉霉素片進行根除治療。疼痛明顯時可短期使用解痙藥如顛茄片,但須避免與非甾體抗炎藥聯(lián)用。
對于瘢痕性梗阻或內鏡下可見的活動性出血,可在胃鏡下進行球囊擴張術或止血夾閉。內鏡能明確梗阻部位和性質,同時取活檢排除惡性病變。術后需繼續(xù)配合抑酸,擴張后復發(fā)者可能需要重復治療或考慮手術。
梗阻緩解后從流質飲食逐步過渡至低纖維軟食,選擇米湯、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嚴重營養(yǎng)不良者需腸內營養(yǎng)支持,通過鼻腸管給予短肽型腸內營養(yǎng)粉劑?;謴推趹a充維生素B12和鐵劑糾正貧血,避免辛辣、酒精等刺激性食物。
經保守治療無效的機械性梗阻需行胃大部切除術或迷走神經切斷術,術中同步處理潰瘍病灶。手術適應證包括持續(xù)性梗阻、穿孔風險或可疑惡變。術后需長期隨訪胃鏡,注意吻合口狹窄和傾倒綜合征等并發(fā)癥。
骨折術后患者應避免自行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疼痛管理可替換為對乙酰氨基酚片。康復期保持半臥位減少胃酸反流,每日記錄嘔吐物和排便情況。建議每3個月復查胃鏡直至潰瘍完全愈合,出現(xiàn)嘔血或劇烈腹痛需立即就醫(yī)。長期臥床者需進行踝泵運動預防靜脈血栓,同時調整鈣劑和維生素D補充方案以促進骨折愈合。
678次瀏覽 2023-08-15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694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0次瀏覽 2025-07-14
4099次瀏覽 2024-11-09
4045次瀏覽 2025-01-27
4033次瀏覽 2025-01-11
4161次瀏覽 2025-02-25
4165次瀏覽 202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