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多用于阻斷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母嬰傳播,以及意外暴露時預防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一般不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少數(shù)人有紅腫、疼痛感,無需特殊處理,可自行恢復。嚴重的不良反應比較少見,總結如下:
1、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接種失敗,給母體的腎功能增加壓力。
2、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能會使乙肝病毒發(fā)生變異,給治療帶來困難。
3、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能會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有潛在危險。
4、在肝移植患者中,靜脈滴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有可能會發(fā)生惡心、皮疹、風疹、紅斑、關節(jié)痛、注射局部疼痛、過敏,用抗組胺類藥物和普通止痛藥配合使用能有效控制以上癥狀。
5、接受高劑量靜脈滴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患者,血漿汞濃度升高會出現(xiàn)偏執(zhí)、說話困難、雙手震顫等癥狀,此外還應該警惕汞中毒。
6、乙肝患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有可能在其體內(nèi)形成乙肝病毒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這種免疫復合物有可能晨起在乙肝病毒感染者體內(nèi)的重要臟其中,引起免疫反映,導致乙肝并發(fā)癥。
614次瀏覽 2023-07-26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764次瀏覽 2023-09-06
0次瀏覽 2025-05-04
3062次瀏覽 2024-11-12
3156次瀏覽 2025-01-13
3018次瀏覽 2024-12-08
3009次瀏覽 2024-11-11
3009次瀏覽 202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