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膀胱鏡檢查及活檢意識的增強,過去認為比較罕見的腺性膀胱炎現(xiàn)在報道明顯增多,已經(jīng)成為臨床上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目前雖仍被歸入“炎癥”的范疇,但炎癥只是病變的起因之一,其本質(zhì)是移行上皮的增生和化生。其病理特征是含有粘液的柱狀上皮細胞,位于粘膜表面形成腺體向下長入固有層內(nèi)。正因為如此,腺性炎癥有不同于一般泌尿道感染性炎癥的臨床病理特征和處理原則,即病變對抗生素療效不佳且有發(fā)生癌變可能。腺性膀胱炎最重要的臨床意義就在于其可能發(fā)生癌變。
本病至今尚不十分明確,一般有上皮化生學說和胚胎殘余學說兩種。目前多支持前者,認為是由于膀胱黏膜罹患長期慢性感染、刺激,致上皮增生與化生的結(jié)果。其病變黏膜上皮先形成上皮芽細胞,進而不斷向下延伸、增殖,體積增大,以致被擠壓、完全脫離于黏膜固有層內(nèi)而形成移行上皮巢。這種細胞巢可進一步擴大形成腺腔,并可由于上皮細胞分泌黏膜的增多而逐漸形成真正的腺體或進而形成囊腫,即腺性囊性膀胱炎;并認為腺性膀胱炎與囊性膀胱炎可混合存在,是同一疾病的不同階段。
由于長期炎性刺激,使上皮化生,與本病的形成不無密切關(guān)系。本病好發(fā)于膀胱三角區(qū)及其附近,嚴重者可累及整個膀胱壁,若侵入輸尿管開口部可引起腎、輸尿管積水。病變累及膀胱三角區(qū)及右側(cè)壁,黏膜水腫不規(guī)則隆起,并波及輸尿管開口,此為引起膀胱右半側(cè)不規(guī)則充盈缺損并右側(cè)腎及輸尿管積水的病理基礎(chǔ)。
770次瀏覽 2023-09-06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600次瀏覽 2023-08-23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0次瀏覽 2025-05-15
3054次瀏覽 2025-02-13
3203次瀏覽 2025-02-21
3093次瀏覽 2024-12-14
3060次瀏覽 2025-01-12
3140次瀏覽 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