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的種類是什么呢,很多人問到了這么一個問題,其實大家對腸炎都不陌生,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而且腸炎分為不同類型,所以在治療上也是十分注意的,可能大家對于腸炎的認識比較淺薄,因此它的不同類型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做一些簡單介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寄生蟲性腸炎。由原蟲和血吸蟲引起較為多見。原蟲性腸炎中以阿米巴痢疾較多。雅爾氏蟲和滴蟲均可引起腸炎。血吸蟲病在流行地區(qū)較為常見,可以表現(xiàn)急性和慢性腹瀉、稀便或粘液膿血便。
2、細菌性腸炎。發(fā)病機理較為復雜,致病菌借菌毛粘附于腸粘膜上皮細胞,使細菌能在腸壁生長繁殖,成為致病的先決條件。細菌性腸炎的病原菌可分產腸毒素性和侵襲性兩大類。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腸炎,有不同的發(fā)病機理和臨床表現(xiàn)。
3、侵襲性細菌性腸炎:如細菌性痢疾,致病菌粘附并侵入腸粘膜和粘膜下層,引起明顯的炎癥。不同的病原菌侵犯腸的部位不同,有的侵犯小腸為主,有的侵犯結腸為主,有的引起小腸和結腸炎癥。此類腸炎的基本臨床表現(xiàn)是:全身毒血癥明顯,有高熱,重癥病人可發(fā)生感染性休克。大便可呈粘液膿血便,便量少,便次多。腹痛明顯,呈陣發(fā)性絞痛。若病變侵及下部結腸特別是直腸,可出現(xiàn)里急后重感。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彌漫性炎癥及潰瘍。若僅侵襲小腸或上部結腸,則大便含水量較多,不伴里急后重。大便鏡檢有多數(shù)白細胞,尤其是下部結腸炎時更為明顯。
4、腸毒素性細菌性腸炎:如霍亂,發(fā)病機理是致病菌粘附而不侵入腸粘膜,在細菌生長繁殖過程中分泌腸毒素,和小腸粘膜的上皮細胞膜受體結合,激活細胞膜上的腺苷酸環(huán)化酶,當細胞內cAMP的水平升高時,通過1系列的酶反應,使小腸粘膜大量分泌水和電解質,潴留在腸腔內引起水瀉,稱為;分泌性腹瀉;。此類病人除小腸粘膜上皮細胞有分泌亢進外,腸道的病理改變往往沒有或者很輕。病原體主要感染小腸,因此基本臨床表現(xiàn)是腹瀉次數(shù)較多,為大量水樣便,無膿血,一般無腹痛,無里急后重感,常伴有嘔吐,容易發(fā)生脫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全身中毒癥狀較輕。大便鏡檢常無紅、白細胞或極少。
5、病毒性腸炎:病毒性腸炎見于犬瘟熱病毒、犬細小病毒、犬貓冠狀病毒、貓泛白細胞減少病病毒等引起的腸炎。在病毒性腸炎中,輪狀病毒是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因,而諾瓦克病毒是成人和大齡兒童流行性病毒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因。
6、飲食導致的腸炎:采食異物、污染或腐敗變質食物、刺激性化學物質(毒物或yao物等)、某些重金屬中毒,以及某些變態(tài)反應(嗜酸性細胞性腸炎、漿細胞淋巴細胞性腸炎)等都能引起腸炎。
0次瀏覽 2025-05-04
638次瀏覽 2023-08-15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582次瀏覽 2024-01-05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0次瀏覽 2025-05-04
2969次瀏覽 2024-12-12
3054次瀏覽 2025-02-24
3013次瀏覽 2025-01-27
3109次瀏覽 2024-12-15
2989次瀏覽 2024-11-21